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冬天

慢遊馬里勿-鳳林

 

第1天

 

花蓮觀光糖廠

從「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大和工廠」到「花蓮糖廠」,從繁盛到沒落,如今風華再現,聽大煙囪一吐陳年往事…「甜甜的所在-大和」,位於海岸山脈、中央山脈之間的翠綠原野上。日治時期的「大和」,是光復鄉「大富、大豐」兩村舊名通稱,因種植、採收甘蔗需要大量勞工,吸引西部、中國地區農民及工人湧入,加入「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大和工廠」蔗工行列,落籍生根,成為蔗工村,除了閩南、客家、外省籍外,還有阿美、太魯閣、布農原住民。想像蔗工揮汗如雨、刀鋤齊下,耳際縈繞著風吹蔗葉「莎~莎~莎~」的蔗園景象,男人擔負家計,女人撐起半邊天,孩子則嚐到免費的甜頭。

 

1921年日人在光復鄉設立「「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大和工場」,以擴大製糖產量。二次大戰末期,遭盟軍毀損。光復後,台糖公司接收,修復大和工場並更名為花蓮糖廠,成為東部地區的製糖重心。糖廠位於光復鄉「馬太鞍」,因此常被稱為「光復糖廠」,「花蓮糖廠」才是官方正式銜名。

 

大農大富平地森林

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

從日治時期到後來是台糖是甘蔗田,從大和糖廠到光復糖廠,台灣東部糖業曾經過近百年風光歲月,2002年台糖結束製糖業,將蔗田改為原生樹種的人工林,多年來樹長得雖不高但已成林,由林務局和台糖合作規劃為平地森林園區,採低碳、低密度、低開發將1,250公頃結合大農社區、大富社區原住民部落元素,提供遊客森林體驗、自然探索、樂活休閒及環境教育多元功能,食物森林及家庭樹區塊,十年後將在這裡看到不一樣的森林風貌,想像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全長13公里的森林和田間,一路平坦不會累的氣呼呼,又可以和60種類鳥(成功復育環頸雉)、50種昆蟲、10種爬蟲類和5種哺乳類來趟邂逅之旅。

 

第2天

吉拉卡樣(山興部落)

彷彿走進宮崎駿的「龍貓」動畫中,摘下玉蜀黍立即大快朵頤,吉拉卡樣部落廚房負責人吾兀兒說:「歡迎客人到我們部落來學習。」

 

吉拉卡樣部落(山興部落 Cirakayan),位於鳳林鎮最東邊,花蓮溪東岸,花蓮旅行早期曾是七腳川部落與太巴塱部落的獵場,經過時間的漫長推移慢慢形成阿美族、撒奇拉雅族、以及少數的閩南人、客家人與外省二代,至少五個族群共同生活的聚落。

 

「山興」名稱是日本統治時期所命名,台灣光復後族人正名為「吉拉卡樣 Cilakaiyan」,名稱是為了紀念部落傳說中的勇士Lakai。部落裡的山興國小,因招生不足被迫廢校,留在部落的小朋友必須到離家約有四十分鐘路程的鳳林鎮上唸書,為了改善部落的經濟,族人共同成立「有機農場」及「假日廚房」。

 

因為花蓮溪的阻隔,吉拉卡樣就這樣地像一顆綠珍珠,被藏在花東縱谷的一角,曾經是客家移民落腳處和原住民的獵場,桃芝颱風(2001年)一夕摧毀農田房舍,長期來部落人口外流、高齡化,經世界展望會輔導有機蔬菜栽培,原來二十幾人,僅剩兩戶堅持至今;吾兀兒幾年前回到部落,看到部落老年化嚴重,再不注入年輕活血,部落將失去生命力,毅然回到部落,並思考如何著手幫助部落;就從和生活最有關係的食物開始,「Oʼol假日廚房」於是產生,藉由食物連結和土地的感情,向大地學習生存的哲學,吃野菜是阿美族的飲食絕活,來到農場,請打赤腳體驗和土壤黏密的情感;餐桌野宴菜餚多來自野地農田,除了認識這塊土地,還有耆老講述部落的故事,你一定會捨不得離開這塊世外桃源。

 

鳳林菸樓

 

慢遊鳳林小鎮

鳳林鎮103年獲得國際慢城認證,是國內第一個通過國際慢城認證的城市。鳳林是日治期花東三大移民村之一,舊稱林田村,因日人的菸葉種植推廣政策,大量的人力需求,吸引了西部的客家人翻山越嶺來到後山,其中以新竹苗栗地區客家人居多,屬於二次入墾移民。為了生計,放下橫渡黑水溝的悲情,憑著硬頸本色,在石頭多於泥沙的鳳林庄,胼手胝足一鋤一鋤地開墾出良田,種出水稻、蔬菜、菸葉、花生和西瓜,因科技發達與農業結構急劇改變下,作物日益式微,人口老化,青年外流,繁華老逝,留下社區林田小學(現大榮國小)、林田警察廳、神社、日式房屋及傳統菸樓等,訴說過往移民時代的故事,依舊吟唱的是客家文化的歷史長河,來這裡什麼都不必做,只要慢慢走就值得了。